1月9日、10日,中关村科技园区迎来了它在新世纪里第一个大型项目推荐与投资洽谈会,涵盖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以及能源环保等五大国家重点发展领域的300余项高科技产业化项目吸引了国内外70余家投资商的目光。一时间,洽谈会现场冠盖云集,盛况空前。在新世纪一开篇,中关村科技园区就显露出它作为国内高科技园区翘楚的非凡魅力。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在2000年12月8日的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于200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无疑是中关村科技园区在新世纪收到的最重要的礼物。
高科技产业与以往的经济形态有着较大差别,《条例》针对这些具有知识经济特征的新经济现象和行为,从法律上有了许多创新性、突破性的规定。《条例》规定,除法律、法规限制经营的项目外,工商行政机关对园区内企业经营不作具体核定。这在企业注册登记方面是一项重要改革,向市场化和国际惯例迈出了一大步,给有意入园的组织和个人提供了自由的创业空间。同时,《条例》还从“市场主体和竞争秩序”、“风险投资”、“资金支持”、“人才引进”、“知识产权保护”、“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政府行为规范”和“法律责任”几方面给潜在的创业团队以信心,也加强了中关村的吸引力。
随着中关村的发展壮大,打造自己具备国际水准的科技园区,成为园区内每一个人的憧憬。李岚清副总理曾在视察中关村科技园区时指出,园区建设要“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负责人透露,相关的建设实施方案随后得以制定。硬环境建设以海淀园建设为重点,基本形成环境整洁、配套设施齐全、产业门类合理、有持续发展潜力的高科技研发和产业基地;到2002年6月,园区将改扩建道路14条总计60.2公里,新建污水处理厂34座,绿化面积增加300万平方米。软环境建设方面包括人力资源、创业孵化、法制环境、政府职能转变等“七大体系建设”。为此,中关村管委会承诺:积极探索政府与企业关系的新模式,建立高效、精干的政府管理体系。在硬件、软件两方面建设齐头并进的基础上,中关村力求形成以信息技术为龙头,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五大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
预计到2002年,高新技术企业技工贸总收入将达到165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39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910亿元。中关村管委会负责同志说,今年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三年规划”进入重要攻关阶段的关键一年,新的气象已然隐隐可见。
中关村科技园区地处北京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密集地带,在科技园区发展的过程中,高校纷纷走出幕后,登上前台,加入到开发建设科技园的队伍中来,并成为中关村科技园区新的增长点。
清华科技园和北大科技园可谓其中的佼佼者。前者是清华大学重要的产学研孵化基地,占地22公顷,拟建规模约50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10万平方米建设。北京大学科技园位于北京大学周边,主体在成府园,占地约19公顷,规划面积约40万平方米,是北京大学高科技研发和企业孵化基地。此外,其他一些大学的科技园建设也马不停蹄:中国矿业大学能源环保科技园,北航科技园、理工大学科技园等大学科技园项目,在3年内建筑面积就将达70万平米。
高校科技园备受瞩目,在于其优势明显的学科、科研和人员储备,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仅以此次大型项目推荐与投资洽谈会为例,在全部300个参展项目中,高校就据有60项,占总数的1/5。有了这样的后盾,高校科技园引来投资商的关注,也就顺理成章了。
作为实施“三年规划”中吸引人才的一个步骤,《北京市鼓励留学人员来京创业工作的若干规定》、《中关村科技园留学人员归国创业服务体系方案》先后发布,随后成立了联络处,建立了9个孵化器、一个技术中心,组成上市协调小组,为留学生入园工作、公司上市创造了便利条件。截止到2000年11月,到园区咨询的留学生人数近2000余人次,其中114户留学归国人员创办的企业领取了营业执照,注册资本金总额共计1.49亿元人民币。一些国外有影响的留学生代表人物开始回国寻求发展机遇,一些留学生以团队形式来园区创业,在留学生中产生了较大影响,留学归国人员到中关村创业已渐成潮流。
这次洽谈会就有为留学生创业提供资金平台的意图,也吸引了60余个留学生项目参加。从加拿大回国的张中南博士创办了中南医院管理公司,多年以来,他希望按照国际先进标准创办一家现代化的骨科医院,把国外先进的科学管理模式带回国内。在洽谈会的第一天,他就与一家台湾投资公司建立了联系,双方都有意愿进行合作。
曾获得国际骨科理查德·欧考纳奖的张博士的一句话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我有很好的项目,但不能在国外找到资金,因为外国政府不会为我们举办这样的洽谈会。所以,非常感谢廉洁、敬业、高效的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他们的工作只比美国的政府机构强,决不比他们弱!”这句话道出了许多中关村创业人的心声。也许,这就是中关村能够在新世纪展现出新魅力的根本原因之一。